第四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在京举行,湖北代表队斩获一等奖
笔尖较量见真章,来自全国各地的编校精英齐聚北京,在这场行业最高规格的专业竞技中一决高下。
11月2日,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主办、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决赛在北京举行。来自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在京报刊出版单位的经预赛选拔产生的优秀编校人员齐聚一堂,在比赛中展示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编校技能。
本届大赛初赛于今年8月启动,全国共有6700多名选手参赛,经过各省区市的激烈角逐,最终脱颖而出的编校精英汇聚京城,参与这场全国性的专业技能竞赛。
01 赛事概况:高标准选拔,全面考核编校素养
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作为我国报刊编校领域最高规格的专业赛事,旨在全面检验新闻出版从业人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编校法规标准等内容的掌握程度。
本届大赛分为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参赛对象为全国报纸、期刊出版单位的编校人员。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闻出版主管部门以及中央在京报刊出版单位分别成立了初赛赛区,通过组织严格的选拔赛,筛选出最优秀的选手代表本地区或本单位参加全国决赛。
决赛环节全面考察参赛者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运用程度,同时综合评估参赛者的政治素养、业务能力和编校实务技能。
02 初赛盛况:全国范围激烈角逐,优秀选手脱颖而出
从8月下旬开始,全国各地的初赛陆续展开,为决赛选拔优秀人才。
在辽宁赛区,初赛于8月30日在沈阳举行,来自全省84家报刊出版单位的161名编校人员参赛。
初赛采用全国统一试题与评判标准,以笔试形式开展。辽宁省新闻出版局依据比赛成绩,选拔出包括大连海事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孙延彬在内的10名优秀编校人员代表辽宁参加全国决赛。
内蒙古赛区的初赛于8月29日举行,全区共有72支队伍、218名选手参赛。
来自《内蒙古林业》《内蒙古林业科技》编辑部的9名编校人员参加了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重庆赛区的竞争同样激烈,8月26日举行的初赛吸引了来自72家报刊出版单位的236名编辑、校对人员参与。
经封闭统一阅卷和复核,大赛共决出个人一等奖5个,二等奖16个,三等奖30个。
湖北赛区的初赛于8月24日举行,襄阳日报社的郑雨、陈波、李玉娴组队参赛,拔得头筹,蝉联团体一等奖,为后续全国决赛的出色表现奠定了基础。
03 决赛现场:精英汇聚,争夺行业最高荣誉
11月2日的决赛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报刊编校人员,他们代表各自地区出征这场行业最高水平的竞技赛事。
决赛采用笔试与团队竞赛相结合的形式,全面评估选手的综合能力。
在激烈的角逐中,由襄阳日报郑雨、湖北华楚报刊传媒有限公司《决策与信息》编辑部胡梁、湖北日报刘信文3名选手组成的湖北代表队发挥出色,在决赛团队赛中取得小组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斩获团体一等奖。
这一成绩充分展示了湖北地区报刊编校人员的专业水准和团队协作能力。
与此同时,来自各地的代表队也都派出了实力强劲的选手,包括大连地区唯一晋级全国决赛的报刊编辑孙延彬等优秀编校人员,他们在决赛中的表现同样备受期待。
04 赛事意义:以赛促学,推动编校人才队伍建设
全国报刊编校技能大赛自2016年首次举办以来,已成为报刊编校行业最具影响力的专业赛事。
这项比赛不仅为全国报刊采编及校对人员搭建了技能展示与交流切磋的平台,更通过 “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优” 的机制,切实提升全国报刊编校水平。
对于参赛选手而言,这项赛事不仅是专业技能的竞技场,更是继续教育的重要途径。
如重庆赛区明确规定,获奖选手可视为当年完成30学时继续教育,这大大激发了从业人员参与比赛的积极性。
通过比赛,一批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的编校人才脱颖而出,为打造高素质的编校队伍,促进报刊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随着决赛成绩的公布,本届大赛落下帷幕,但编校人员专业精进的脚步从未停止。
正如辽宁赛区初赛中所强调的,这项赛事的核心价值在于“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优”。
笔尖上的较量关乎知识的准确传递,关乎文化的高质量传承。
每一处标点的斟酌,每一个词语的推敲,都在守护着汉语的纯粹与规范,而大赛正是这种工匠精神的集中展现。
|
|